兵團零距離 2018年10月16日


1
10月初,她來到了闊別十年的塔里木大學——她奮斗了幾十年的、寄托無限情愫的、深深愛著的學校。
1964年,在塔里木河農墾大學校史館前,一位23歲的姑娘在這里定格了她初到沙漠學府的喜悅心情。54年后,原來的年輕姑娘已成77歲老人。她再次在校史館前留下照片,定格了她在這里默默奉獻過的36年青春歲月。她就是塔里木大學退休老教師種惠賢。

1964年,種惠賢在塔里木大學的前身塔里木河農墾大學校史館前留影。
她1941年4月出生于陜西西安。1964年,23歲的她從西北農學院(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)畢業后,響應黨和國家“到農村去,到邊疆去,到基層去,到最艱苦的地方去,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號召,自愿要求到祖國最艱苦的新疆兵團工作,來到了塔里木大學的前身塔里木農墾大學。
她至今還記得,當時整個學校就只有一座樓——校史館,校園樹木稀少,刮起風來黃沙漫天。但剛剛從大城市出來的她卻絲毫沒有抱怨和退縮,馬上投入到了教學工作中。她被安排教授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,教基礎課,一學期最多時帶了4個班的課。
就這樣,她在教師崗位上一教書就是36年,為兵團人才、南疆人才培養默默奉獻。
2
1996年,55歲的種惠賢到了退休年齡,但看著學校老師少、學生多,不忍心離開,于是向學校申請,繼續在崗位上奉獻了5年。她說:“離開塔大是我這輩子最難過的事,至今我在新疆度過了54年的時光,其中36年在塔大,那里有我的學生、同事、朋友。如果再年輕一點多好,那樣就可以再為新疆的人才發展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。”

種惠賢與1978屆畢業生合影留念。
2000年退休后,種惠賢一直沒機會回學校,直到2008年塔大木大學建校50周年,她受邀回校參加校慶。一行人坐車來到校綜合樓,看著身邊高大威嚴的教學樓,種惠賢驚呆了,下車第一句話就問隨行的人:“你告訴我這是原來的什么地方?完全不認識了。”她們要求司機帶她們在校園逛一圈,看著學校短短幾年的變化,喜悅的心情無以言表。
2018年,塔大木大學建校60周年,又是10年沒回學校的她回到學校,再一次被震撼了,新的圖書館、南疆雙語培訓中心 、新的食堂……她感嘆做夢都想不到學校發展這么快。
3
她雖然退休了,但是她的兒子兒媳卻仍然追隨母親的腳步留在了塔大,繼續為這所沙漠學府做著貢獻。
1988年,她的大兒子徐崇志高考第一志愿填報了塔里木大學,畢業后考到西北農業大學攻讀碩士、博士,畢業后毅然回到塔大當教師。在種惠賢看來,兒子是有很多機會可以去更好的城市發展的,但他堅決不走。他學的是園林專業,看著父母都在為兵團、為南疆的發展努力,他也想為自己的母校盡一份力,將所學的知識貢獻給南疆的發展。

種惠賢與兒子徐崇志、兒媳李青等人在塔里木大學綜合樓前留影。
“我就是一棵塔大木大學長出來的小小的草,一輩子默默無聞,我最驕傲的是我的學生超過了我,我的孩子也超過了我。”種惠賢笑著告訴記者,“新疆尤其是南疆每個地方都有她教過的學生,走到哪里都有學生管我叫老師,教的學生80%以上留在了南疆工作,我感到特別自豪。”
如今,種惠賢雖然遠離學校,但仍時刻牽掛著學校的發展。她希望塔里木大學今后能為新疆、兵團培養出更多有用的人才,希望塔里木大學發展得越來越好。(何長涓 湯樹芳 馬勇玲)
新聞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pkqxNBT7-kpJ_JePrbadBA